

產品描述
鑒別驗驗對象:微生物型益生根瘤菌肥、乳酸酸奶、雙歧桿菌酸奶、單一純化微生物菌種
檢測項目:微生物菌種純化分離鑒別、菌群多樣性分析;
1.食品雙歧桿菌計數、雙歧桿菌(兩歧雙歧桿菌鑒定)、雙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鑒定)、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鑒定)、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鑒定)、雙歧桿菌(青春雙歧桿菌鑒定)、雙歧桿菌(動物雙歧桿菌鑒定)
食品乳酸菌計數、乳酸菌(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種鑒定)、乳酸菌(嗜酸乳桿菌鑒定)、乳酸菌(嗜熱鏈球菌鑒定)、乳酸菌(羅伊氏乳桿菌鑒定)、乳酸菌(干酪乳桿菌干酪亞種鑒定)、乳酸菌(鼠李糖乳桿菌鑒定)、乳酸菌(植物乳桿菌鑒定)
2.微生物菌肥--有益微微生物:根瘤菌數、固氮菌數、磷細菌、硅酸鹽細菌、放線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桿菌數、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弗氏鏈霉菌、 秸稈腐熟菌、光合細菌等;
微生物菌肥--有害微生物(雜菌率):霉菌雜菌數、糞大腸菌群、沙門氏菌等
3.飼料--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嗜酸乳桿菌、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雙歧桿菌、糞腸球菌、釀酒酵母、光合細菌等
飼料--有害微生物: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大腸桿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產氣莢膜梭菌、蠟樣芽孢桿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銅綠假單胞菌等。
4.單一純化微生鑒別(食用菌、其它微生物等)
5、污菌控制菌分析與方學法驗證
小不點*微生物細菌鑒別
土壤、水體、糞便等樣本中的微生物一般為混合菌,需要在一定條件下通過培養、分離、純化后,得到純菌。對純的細菌、真菌等菌種,均可進行菌種鑒定服務。
菌種鑒定一般是提取純菌A的基因組DNA,然后PCR擴增16s rDNA片段,之后通過一代測序或三代測序檢測16S rDNA的全長,與國際上的數據庫進行Blast比對,默認選取比對結果中相似性較高的前10位的物種分類信息,之后構建系統發育樹,最后得出樣本A與XX物種的相似性較高。

菌種鑒定菌種鑒定手段包括:
(1)常規鑒定
常規鑒定依據形態特征和理化特性表征,區分不同微生物間的差異,以微生物細胞的形態和習性表型為主要指標,通過比較微生物的菌落形態、理化特征和特征化學成分與典型微生物的差異進行鑒別,是經典的微生物分類鑒定法。其中,形態特征包括顯微形態和培養特征;理化特性包括營養類型、碳氮源的利用能力、各種代謝反應、酶反應等;新種等可做細胞壁化學組分、肽聚糖種類,脂肪酸含量, DNA-DNA雜交、G+C摩爾百分比等。
在表型鑒定時應注意采用的培養基、培養時間和傳代次數、培養環境對鑒定結果的影響。常見表征有:
1、培養物---菌落形態、顏色、形狀、大小、色素、氣味、PH等;
2、形態學---細胞形態、形狀、大小、鞭毛類型、內容物、革蘭氏染色、芽孢形態和抗酸、孢子形成模式及
形態;
3、生理學----耐酸堿特性PH范圍、氧氣耐受性、生長溫度范圍、耐鹽性;
4、抑制性----膽鹽耐受性、抗生素敏感性、染料耐受性;
5、血清學----凝集反應、熒光抗體;
6、化學分類----脂肪酸構成、微生物毒素、全細胞組成結構;
7、生態學----微生物來源與菌屬間融合互斥性;
8、生化反應----碳源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氧化、發酵條件及酶解模式;
(2)BioLog碳源自動分析鑒定
BioLog鑒定系統以微生物對不同碳源的利用情況為基礎,檢測微生物的特征指紋圖譜,建立與微生物種類相對應的數據庫。通過軟件將待測微生物與數據庫參比,得出鑒定結果。該系統已獲美國FDA認可,已逐步應用于食品和飲品企業、環保、海洋生物/水產品、制藥、農業微生物、生物治理、化妝品、臨床等領域的微生物鑒定試驗中,可鑒定包括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厭氧菌、酵母、絲狀真菌在內的近2000種微生物。

(3)分子生物學鑒定(基因型鑒定)
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從遺傳進化角度闡明微生物種群之間的分類學關系是目前微生物分類學研究普遍采用的鑒定方法。GIMCC擁有應用于微生物菌種分類鑒定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配置有PCR儀、高速冷凍離心機、電泳儀、凝膠成像儀等先進設備,以及DNAMAN、BIOEDIT、CLUSTALX、TREEVIEW等系列序列分析軟件。目前GIMCC可采用核酸序列分析法分析細菌16S rDNA/16S-23S rDNA區間序列、酵母18S rDNA和26S rDNA D1/D2序列及絲狀真菌的18S rDNA和ITS1-5.8S-ITS2序列,構建系統進化樹,提供科學的鑒定結果。
與表型特征不同,微生物基因型通常不受生長培養基或分離物活性的影響,只需分離到純菌落便可用于分析。由于大部分微生物物種中核酸序列是高度保守的,所以基因型微生物鑒定方法理論上更值得信賴。基因鑒定法通常在無菌檢查試驗結果陽性、非無菌藥品控制菌檢查中疑似菌的鑒定、環境監控異常、偏差調查、培養基模擬灌裝失敗等微生物偏差調查中使用。
基因型微生物鑒定在醫藥產品的生產過程微生物污染控制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規范和指導醫藥生產和檢驗過程中的微生物鑒定工作,《中國藥典》2020年版新增訂3個基因型微生物鑒定相關通則:通則1021《細菌DNA特征序列鑒定法》、通則9108《DNA測序技術指導原則》、通則9109《標準核酸序列建立指導原則》。目前《伯杰氏系統細菌學手冊》中對細菌分類的描述是通過遺傳物質的分析比較來實現的。系統發育典型的分析方法通過比較細菌16S rRNA基因、真菌18S rRNA基因、ITS 區域堿基序列來實現,然后與經驗證過的專用數據庫或利用公共數據庫進行比對。同一地點的同種菌,其表型特征和基因型特征是基本一致的。不同地點的同種菌,表型特征可能基本一致,但保守及可變區域的基因特征會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污染調查等應以基因型特征鑒定為主,表型特征鑒定為輔。
微生物細菌鑒別、病毒鑒別,對污染菌的控制與防范、對食品安全及生產指導、對特定菌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指導意義,華檢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一站式、一體化、綜合科研服務提供商,建立了全面的細菌與病毒數據庫,可以廣大客戶提供高質量的鑒定服務,歡迎來電咨詢。
產品推薦